民族服饰工艺之——絣染
1、采棉 海岛棉为草本木棉,又称吉贝,是纺纱织布的主要原料。海岛棉的枝干细长,棉花能够拉出很长的纤维,纤维强度也特别高,是世界上最优良的棉纤维。传统的黎锦都是用海岛棉来纺线织造的,面料厚重古朴、透气吸汗,非常适合日常穿用。
2、轧棉 转动脱棉籽机,利用手柄带动两根木棍相向转动,棉花柔软会从木棍中间的空隙通过,而棉花籽则会被卡在另一边,这样将棉花籽和棉花分离。
脱棉籽机
海岛棉和棉籽
3、纺线 脚踏纺线机的踏板,滚轮带动线轴开始转动,给线轴上的棉线加捻,一只手轻按住线轴防止线头移动,另一只手将棉花条均匀的往外拉,拉到一定长度后停住,此时脚还要继续踩踏板加捻,当捻度达到合适的程度,松开固定线头的手,将拉出的线放松,线会自动缠绕到线锭上。就这样手脚配合,纺棉成线。
纺线
4、绕线 将纺好的棉线连接成长线,缠绕在小线架上,线架为“工”字形,上下两根横木呈90°交叉。线需要按照一定的方法,缠绕成线卷,然后取下来,以备上浆。
绕线到“工”字形线架
5、上浆 刚用棉花纺成的线虽然具备一定捻度,但强度仍然不够,用力一拉就会断,需要上浆来增加棉线的强度,使棉线能够承受拉力,便于扎结和织布。跟据符丽荣阿姨口述,上浆的过程是将纺好的棉线团和“鸭脚”放入水中煮沸,晾干后才能进行扎结和染色的步骤。上浆过的棉线更加坚固,不容易断线,还能有效防止线被虫蛀,保护织物。
鸭脚(图片来源:符丽荣拍摄)
6、上经 上经的线架为“干”字形,和絣染使用的经线架是配合使用的。把上浆的经线按照固定的绕线方式一圈一圈缠绕在“干”字形线架上,每4圈为一组,绕好一组长线圈后取下来,就可以安在经线架上。为了使使每组线固定不能移动,排列整齐不能有重叠和交叉,要先把线圈在一个细竹棍上缠绕一圈,然后再缠绕在经线架上,把线圈绷紧。
绕线到“干”字形线架
上经示意图
7、扎线 绷紧的线圈会形成上下两层经线,所以每组线就变成八根。然后用黑色棉线在上面缠绕、扎线,直到经线架上扎上满满的线结。扎线时,先选好位置和细棉线的长度,然后把细棉缠绕在经线上,控制扎线的空隙,线结要扎牢,以免入染时脱落,打结时在线尾绕一个圈,线头放进去之后把线拉紧。扎线的松紧程度、根据经验来判断,不同的松紧度染出来的效果不同。扎线是根据图案来进行的,一般图案有人纹、动物纹、几何纹样等等。这一步骤也会花费大量的时间。
扎线
8、染色 将扎好的经线连同细竹棍从经线架上取下来,进行染色,细竹棍起到了固定经线的作用。传统的絣染使用的染料取材于自然,以蓝靛染料为主,也有姜黄、骨木红等颜色。草木染色不同于工业染色的鲜艳,颜色古朴淡雅,若控制染色的时间、次数,染出的颜色也会有所不同,色彩会更加丰富。在染色过程中,要将扎结好的经线先放入清水中浸湿,这样会减少扎线处染料的进入。之后放入染缸中浸染,取出晾干,这一步骤一般反复数次,直到达到理想的颜色。
染色
9、去线、上浆 将染好的经线清洗,去掉浮色后,再将经线上的线结去除,这时,扎结处不会被染到,仍是线本身的颜色,经线上就会呈现出清晰繁复的花纹。染好色的经线由于经过清洗,已经不够硬挺,所以在织布之前还需要再进行一次上浆,将经线和“鸭脚”一起煮、晾干。目的与第一次上浆相同,都是为了让线更加硬挺,便于织布。
10、织布 经线上过浆之后,就可以上踞织机织布了。此时要确定织锦纹样的组合和布幅的宽度,一般在织锦过程中,会将两到三个絣染纹样拼接在一起。美孚黎采用经线提花的织锦技艺。织布时席地而坐,脚踏撑经木两边,卷布轴两端用带子系于腰间,撑紧经面,黄色的细木棒为导纱棒,起到固定经线防止经线交叉的作用。较粗一点的竹木棍是分经棍,将经纱按奇偶数分成上下两层;穿有红色棉线的木棍为提综杆,可以将下层经线提起来。分经棍和提综杆配合使用,织布时双脚向上抬起放松经线,使上下经面交替形成梭口,让缠绕纬线的梭子从中经过,再用打纬刀压紧纬线。这是基本的织造步骤。此外,若织锦花纹复杂,还需要用到提花综杆、提花刀等工具。
在织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保证图案整齐,所以每穿过一根纬线,都要用针挑起经线,向上拉动或向下拨动,来调整花纹的位置,使织出的花纹更加清晰,不会混乱或散开。这样的织造方式会花费大量的时间,也是美孚黎织锦耗时长的另一个原因。织造好的絣染黎锦因浸染色彩相互渗透,深浅不一,晕色优美,独具一格,是黎族人民勤劳和智慧的象征。以下为民族服饰博物馆藏品美孚黎扎经染织锦长筒裙。
馆藏美孚黎扎经染织锦长筒裙MFB002974
馆藏美孚黎扎经染织锦长筒裙MFB002980
馆藏美孚黎扎经染织锦长筒裙MFB002981
馆藏美孚黎扎经染织锦长筒裙MFB002982
参考文献:
[1]王瑞莲,刘卫国.海南美孚方言黎族织锦纹样探微[J].广西民族研究,2014(05):111-116.
[2]林开耀,林珈兆.黎锦技艺保护与传承研究[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7,37(01):21-27.
[3]潘姝雯. 海南黎族服装研究及设计实践[D].北京服装学院,2010.
[4]张宇.黎锦传统织造技艺研究与设计实践[D].北京服装学院,2017.
[5]陈博览. 美孚黎女子服饰结构的创新设计应用[D].北京服装学院,2018.
[6]韩馨娴. 黎锦的保护与传承现状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3.
[7]司亚慧. 海南黎族服饰方言间异同性比较研究[D].青岛大学,2017.
[8]沈加芹.古今扎染服饰艺术考[J].创意设计源,2015(05):32-37.
[9]廖文华,王宏付.日本絣织及其代表性纹样特征探究[J].丝绸,2017,54(01):56-63.
[10]廖文华.中亚地区伊卡特织物图案艺术特征及创新应用研究[D].江南大学,2017.
[11]袁宣萍.我国古代的扎经染色绸[J].丝绸,1991(12):51-54+5.
民族服饰素材库网址:
每周二 上午 : 08:30-11:30 下午 : 13:30-16:30
微信版权归属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转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