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从哪里来?
4000 年前人们在中国的地表发现 了石油,自那以后,人类逐步发现了这种黑色黏稠物质的多种用途。早期文明时期石油被用来当作药物、武器,甚至被用来制作木乃伊。在传说中的巴比伦花园、巴别塔和中国长城的建造过程中,石油被当作像如今水泥一样的黏合剂,而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则把石油铺在道路表面。
在 16 世纪和 17 世纪时,石油开始在医药、防水和公共照明领域有了重要的商业价值。石油革命发生于 19世纪。1859 年,埃德温·L.德雷克上校(Colonel Edwin L. Drake)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用机械钻头挖出了第一桶石油,这里每天可以产 19 桶油。而这时工业革命也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石油成了世界上最珍贵的商品。
虽然石油无处不在,在全球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但令人惊奇的是,石油的来源一直是个谜。起初有人认为石油来源于非生物资源,由于这解释了石油存在于 7 000 米深的变质岩中的原因,因此这一理论在 19 世纪占据了主导地位,得到了俄国化学家德米特里·门捷列夫(Dmitri Mendeleyev)以及 20 世纪俄国和乌克兰科学家的强力支持。据他们推断,石油来自于地幔深处富含碳的物质,那里的压力和温度都非常高,由于断层和断裂等地质构造变化,石油才到达了地表。
20 世 纪 伟 大 的 奥 地 利 天 文 物理 学 家 汤 马 士·戈 尔 德(ThomasGold)[1]认为,石油和煤炭都源于地球形成时期地表深处圈闭中的原始甲烷,或是来自于地底深处的细菌。他的理论影响深远,瑞典政府甚至投资数百万美元沿花岗岩层向深处钻探以寻找石油,不过并没有找到太多。这时石油的非生物成因理论已经被广泛摒弃,现在人们认为只有 0.000 01%的石油是源自非生物成因。
1933 年,德国化学家阿尔弗雷德·特雷布斯(Alfred Treibs)在实验室中的高温高压条件下从动物脂肪中制造出了石油,这有力地证明了石油的生物成因论,即石油可能来自于生物体遗体。20 世纪 50 年代,随着有机化学进一步发展,人们证明了石油的成分中包含生物化合物,而在过去的 20 年里,分子地球化学方面的科学家通过新的分析工具建立了石油分子代码,提供了从植物细菌形成石油过程的很多细节。
有时可以通过有机化学来确定某些石油的精确来源,例如,有些石油中含有一种叫作“齐墩果烷”的化合物,而这种化合物是被子植物(开花植物)的标志。石油中还有其他类似的有机物,表示它们的来源可能是硅藻和单细胞浮游藻类等植物。一些石油中还含有一种显著的成分—金刚烷,这是一种类似钻石的稳定的碳化合物。当然,钻石本身形成于地下深处的无机物质,而石油中的金刚烷却有着明确的化学特征,说明它们源自于细菌细胞膜中的脂质(溶脂分子)。
展开全文
藻类、高等植物以及细菌沉没于古老的海洋、湖泊以及其他水域中,在黑暗缺氧的水底,它们的遗体形成了石油。氧气的缺乏抑制了腐烂过程,随着有机遗体的不断增加,遗体中的氢和碳得以保存。随后,这些海底和湖底的沉积物被深埋于地下,经受着超过 100 摄氏度的高温,最终形成了石油和天然气。石油和天然气都是流体,比岩石孔隙中的水要轻,因此会由于浮力而上升,直到遇到了不渗透的岩层(通常是黏土层),这样一来便形成了圈闭,石油和天然气便会在其中累积。圈闭中积累的石油和天然气便是石油地质学家的主要研究对象。
看起来石油的来源问题似乎得到了彻底解决,但其中还留有一些未解之谜。近年来,人们在距地表10~12千米的地下发现了天然气藏,这似乎支持了石油和天然气可能存在于地底深处的理论,但现在的问题是:这些深处的油气藏在全球储备中到底占据了多少比例?是否只是全球储备中的一小部分?
科学松鼠:比特郎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