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解读之《郑庄公戒饬守臣》之颖考叔之死
颖水春耕
在《郑伯克段于鄢》一文中,大夫颖考叔成功劝和郑庄公母子重归于好,不仅维护了庄公的面子,而且也让他避免了不孝的罪名。也正是如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一直以为颖考叔只是一个文臣。及看《东周列国志》,看到他与瑕叔盈、子都争先锋一事,我几乎不敢相信颖考叔武艺也竟然那么高强,就像许多人并不知道李白也是剑道高手一样。子都在历史上长相那是相当的赫赫有名,《诗经》中也有他的传说:“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孟子也说,“至于子都,天下莫不知其姣也。不知子都之姣者,无目者也。”令人颇感意外的是,子都竟然也是一名战将。然而,子都虽然相貌俊美,武艺高强,却是心眼甚小,在郑庄公伐许一战中,因为嫉妒颖考叔的率先登城之功,竟然暗箭伤人,将颖考叔射死。不知怎么的,忽然想起了慕容复。
在《郑庄公戒饬守臣》一文中,并没有交待子都为什么要射杀颖考叔。实际上,在本文之前,即《左传·隐公十一年》中,曾有交待:“公孙阏与颍考叔争车,颍考叔挟辀以走,子都拔棘以逐之,及大逵,弗及,子都怒。”只是不知道吴氏父子为什么将这一段话删去,以至于如果只看这篇文章的话,容易糊涂。
从《左传》中可以看到,颖考叔与子都交恶,是因为争车,颖考叔将车辕拿上跑掉,子都拔戟追杀却没有追上,非常生气。看到这儿,仍然有些糊涂,争什么车?比较之下,《东周列国志》说得非常清楚,郑庄公在伐许之前,令人做了一面大旗名叫“蝥弧”,也就是《郑庄公戒饬守臣》文中提到的“瑕叔盈又以蝥弧登”的大旗。庄公将蝥弧插在车上,说谁能够举起大旗行走如常不喘粗气的,就拜为先锋,并且将车赐给他。瑕叔盈先出马举起了蝥弧,颖考叔说,我不仅能举,而且能舞,舞得像长枪一般,庄公大喜,说就拜你为先锋了。不想子都跳了出来,说你能舞,我也能舞,便欲来抢大旗,颖考叔一看来者不善,马上卷上大旗,把车辕抱上,一溜烟的跑了。
显然,在这场比武之中,颖考叔违背了游戏规则,就好像比赛还没有结束,你先把金牌抢走了,这当然不合理。郑庄公处理也失当,比赛还没有结束,他先宣布了结果,明显操之过急。当颖考叔违反规则的时候,他也没有任何表示,身为裁判,有黑哨之嫌。更为致命的是,面对子都的愤怒,他并没有进行安抚。一个武艺高强长相俊美的人,本来就非常容易骄傲,何况他也是郑庄公的宠将。因此,几个原因叠加在一起,嫉妒之火便在子都心中熊熊燃烧起来,令其失去理智。
因为颖考叔是背上中箭,庄公知道肯定是有人暗箭伤人。为寻找杀人凶手,郑庄公举行巫术诅咒,《左传》:“郑伯使卒出豭,行出犬鸡,以诅射颖考叔者。”作者认为郑庄公此举失政刑,你要做的是缉拿凶手,诅咒是邪术,有什么用呢?
展开全文
在《东周列国志》中,子都是被颖考叔索命而死,毫无疑问,这只是作者的一厢情愿。在正史上,并没有记载子都是怎么死的。《左传·鲁庄公十六年》记载,郑厉公复国之后,对当年驱逐他的“雍纠之乱”的参与者进行清洗,“伯治与于雍纠之乱者。九月,杀公子阏,刖强鉏。”据杜预考证,此处的公子阏,应该是公孙阏之误。如果杜预的意见是准确的,那么子都应该是死于鲁庄公十六年,此时距颖考叔之死已经35 年过去了。
我理解,郑庄公应该是知道子都射杀了颖考叔,只是没有追究而已。主要原因是子都是他的心腹爱将,不舍得,或者也因为颖考叔有错在先。为了掩人耳目,平息众怒,遂举行了一个诅咒仪式。《左传》批评他“既无德政,又无威刑”,意思是他既对不起颖考叔,也因为没有处置子都而失去了管理的威信。
郑庄公这一招,被后人学得。汉武帝时期,李广之子李敢因为父亲之死,打伤卫青,霍去病为了给舅舅出气,射死了李敢。汉武帝同样也是因为不舍得杀霍去病,而借口说李敢是触鹿而死。
郑庄公组织比武,搞得内部成仇,说明组织有问题。相较之下,曹操手段却要高明得多。《三国演义》第五十六回,曹操举行比武大赛,赏品是一件锦袍,当徐晃和许褚争得面红耳赤,拳脚相加的时候,曹操说我组织比赛,不过是想看大家的勇猛,怎么可能在乎一件锦袍,来来来,凡是参加比武的,每个人都有份儿,而且赏的不是一件锦袍,是一匹蜀锦,大家马上都开心了,诸将各各称谢,成功的解决了内部矛盾。在《雍正王朝》中,康熙组织众皇子射猎,奖品是一件如意,可结果却非常犯难,十三阿哥射杀的猎物最多,八阿哥数量不够,却都是活捉。当大家都以为会在二人之中产生时,康熙却独辟蹊径,将如意赏赐给了弘历,避免了嫡位之争,体现出了一名政治家的智慧。
因此,颖考叔之死,既有自己的原因,也有郑庄公的失当,子都的心胸狭窄有关。在历史上来看,颖考叔还是非常得民心的,河南登封八景之一的颖水春耕,便是因为纪念颖考叔而形成的,颍考叔墓位于今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颍桥回族镇内,从图片上看,已经破败不堪。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