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实践卡片笔记法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今天,我想结合个人的经验以及与群友们的交流心得,分享关于这一方法的几个问题及其见解。

第一个问题:要不要编号我个人认为是不需要的。为什么?在判断要不要编号的前提是明确其作用是什么。编号主要有两个作用:

笔记定位:编号为每张卡片提供了唯一的标识符,方便快速查找特定信息。这个就像我们在菜鸟驿站取快递的时候需要一个取件码一样,有了这个取件码我们能很方便的这么多的快递中找到自己的快递。记录演变:通过观察笔记编号的变化,可以追踪到自己思考路径的发展过程以及哪些领域受到了特别的关注。比如有两张卡片,一张卡片的编号是 14.1,另一张卡片的编号是 28.10f1,较长且复杂的编号通常表示该主题已经被深入研究过,而且很可能包含了许多相关联的想法和支持材料。基本这两点我们来看看为什么不需要编号?

笔记定位:首先现在的笔记软件通过双链的方式就能快速的跳转到引用的笔记,而不需要一个一个去查找,其次搜索功能已经很强大了,绝大部分软件都能做到全文检索,能大幅度提升查找的效率记录演变:对于跟踪思想发展及研究深度的需求,现在可以通过关系图谱等功能来满足。例如,Wolai、Obsidian等软件提供了可视化网络图的功能,帮助我们户清晰地看到笔记之间的联系以及主题积累的信息的多少。第二问题卡片要不要分类?答案是肯定要分类的。一个良好的知识架构能有助于提高信息的提取,使得在需要时能够更快速地找到相关信息。关于如何分类,可以参考以下整理和查找卡片的方法。

第三个怎么整理和查找卡片?卡片整理:据尼古拉斯·卢曼的卡片盒系统,除了文献卡片和永久卡片之外,还有一类索引卡来汇总相关主题下的卡片。具体的做法是在浏览卡片时思考卡片是属于什么主题的,如果是已有的主题就引用到这个主题里面,如果是新的主题就创建这个主题然后引用,然后浏览另外一张卡片,重复这两步操作,这个过程是比较耗费时间和精力的。

我建议的做法是以行动为导向去整理,比如你现在手上需要做的事情和未来你想做的事情,把卡片都引用过去,剩下那些不能触发你行动的卡片暂时不处理,等后续有新任务的时候在重复一次这样的操作。

卡片查找:为了便于后续使用,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来查找卡片:

全文搜索:适用于当你知道特定关键词的情况。通过输入关键词,可以直接定位到包含相关内容的所有卡片。按主题查找:如果你记得卡片所属的主题,可以通过限定范围来缩小搜索结果,从而更快地找到所需的信息。全局搜索:当不确定卡片的具体位置时,可以在整个卡片库中进行全面搜索。这种方法的前提是你所有的卡片都存储在一个地方。此外,在日常整理过程中,也可以为一些常用或重要的卡片添加标签,并将它们集中保存在易于访问的位置,以此进一步提升查找效率。通过合理利用这些策略,可以使卡片管理变得更加高效有序。

第四个问题文献卡片和永久卡片的区别?首先,从 DIKW 模型(数据-信息-知识-智慧)的角度来看,文献卡片主要处于“信息”层面。这类卡片通常包含来自外部资源的信息、数据或他人的观点,旨在帮助我们积累特定领域的资料和见解。相比之下,永久卡片则位于“知识”层面,更多地反映了我们基于所学知识形成的独特理解、见解以及解决方案,体现了我们对信息的深度加工与转化过程。

其次,从内容来源的角度来看,文献卡片侧重于记录他人提供的信息和观点,是一种对外部知识的引用与整理;而永久卡片则是我们思想成果的体现,它包含了我们对于某一主题的看法、反思乃至创新性思考,是我们智力活动的产物。

第五个问题:为什么要采用标准化?在卢曼的卡片盒系统中,无论是文献卡片还是永久笔记,都遵循一个统一的格式。这一做法背后的原因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实际上,无论是在制作卡片还是做其他笔记时,我们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将来能够有效地利用这些信息。从“以终为始”的角度来看的话就能理解为什么要用标准化的格式了。因为卢曼他写卡片的目的是为了后续能为他的论文书籍提供素材,所以他会采用像为别人写作一样,使用完整的句子,标注来源,提供参考资料,并尽量做到精确、清晰和简短的方式。

采用标准化的主要价值在于提高效率以及促进资源的有效复用。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乐高积木,通过将零部件标准化,用户可以利用这些统一规格的组件创造出无限多样的结构。如果零部件没有标准化,那么不仅生产成本会增加,设计和组装的成本也会显著上升。

受到这个案例的启发,我们可以考虑为自己日常遇到的一些常见任务设定标准模板。如果信息是写作的素材可以遵循“提出观点-举例说明-得出结论”这样的框架来处理;如果是对经验的总结,则可以采用复盘卡片的结构来进行整理归纳。

此外,标准化模版还有助于明确知识处理的标准。当我们面对新信息时,往往会疑惑:仅仅是复制粘贴就足够了吗?还是需要用自己的话重新表述呢?如果没有一套明确的指导原则,每次处理信息都会变成一次不确定性的挑战——不知道应该把信息加工到什么程度才合适,也不知道这样处理后的信息未来是否真的有用。因此,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标准化流程,有助于减轻这种不确定性带来的压力,确保每一步工作都有章可循,从而更加高效地管理个人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