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河(隋朝之前的北汴河)
汴河(隋朝之前的北汴河)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隋朝之前的北汴河安徽省宿州市汴河街道湖北地名范成大詩作
汴河,古稱“汳水”、“丹水”,又稱“古汴渠”、“汴水”、“北汴河”,屬於沂沭泗水系,是泗水的一條重要支流。
自河南開封市西北的蒗盪渠,經開封、杞縣、民權,接商丘民權的甾獲渠,流入寧陵、商丘睢陽區、梁園區。又東北經山東曹縣南部邊界,流入虞城北境,東經夏邑北、永城北,又經安徽省蕭北,流入江蘇徐州西境,於城北匯入泗水。這一河段又稱為“獲水”,亦兼丹水之稱。
基本介紹
中文名稱:汴河別稱:汳水、古汴渠、丹水、汴水、北汴河所屬水系:沂沭泗水系地理位置:黃淮平原流經地區:開封、商丘、宿州、徐州發源地:河南省開封城西北主要支流:蒗盪渠、甾獲渠、獲水河長:約300多公里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流域,歷史沿革,古籍記載,
流域汴河出自蒗盪渠於浚儀縣(開封市西北)北,又東逕雍丘縣(杞縣)故城北,逕陽樂城南。又逕外黃縣(民權縣西)南,又東逕莠倉城北。又東逕濟陽考城縣故城(民權縣)南,為菑獲渠。又東逕葛城(寧陵縣葛國故城)北,又東逕梁國睢陽縣故城北,而東歷襄鄉塢南。又東逕貰城南,俗謂之薄城。又東逕蒙縣故城北,俗謂之小蒙城也。猚水(獲水)又東南逕下邑縣故城北,又東經碭縣故城北。最終於彭城縣流入泗水。(北)汴河流經徐州歷史沿革早在春秋時期以前,汴河為天然河流,史稱丹水,源於孟渚澤(今河南省商丘東北),向東南流經虞城縣西南、安徽省碭山縣、蕭縣,至今徐州市區解放北路與黃河故道交叉處匯入泗河。點開大圖春秋時期,今河南省商丘為宋(諸侯國)。戰國時期,魏國將宋納入統治範圍,並定都大梁(今開封市)。為加強與東部地區的聯繫,公元前361年,魏惠王開挖了一條人工運河,北接黃河,南與淮河以北的幾條支流相聯。《史記》載:“滎陽下引河東南為鴻溝,以通宋、鄭、陳、蔡、曹、衛,與濟、汝、淮、泗會”。所謂以通宋…,與…泗會,亦即向東接通當時的丹水,再經丹水向東南至徐州與泗水相會,形成了商丘以上人工開挖,以下利用天然河流的運河。西漢時,汴河是最重要的運輸航道。僅以糧食運輸數量計:西漢初期數十萬石;漢武帝時期增加到四百萬石,最多時達六百萬石。由於受黃河決口影響,鴻溝水系的其他河流均已淤塞而廢棄,唯獨汴河,雖也受影響但還能維持通航。當時的汴河,不僅以運河為己任,由江淮流域向關中運送糧食及其他物資。在戰爭時期,運送兵源和軍用物資;而且,為農業灌溉和在戰爭中“以水帶兵”提供了水源。徐州汴河古道因此,東漢非常注重治理汴河。明帝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由王景和王吳組織治理被黃河沖毀的汴河:築堤、理渠、絕水、立門,調節黃河入汴水量。順帝陽嘉年間,沿汴河口至淮河口,積石為堤,加固薄弱堤防。靈帝建寧年間在汴河口增修石門,以控制進入汴河的黃河水量。漢獻帝初平四年(公元193年),陳登任徐州典農校尉時,汴河“盡鑿溉之利,粳稻豐饒,遂成沃土”。獻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引洛水接濟汴河,並進一步整修汴河。兩晉南北朝時期,晉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王浚以舟師攻吳,振旅還都的路線,即從長江入淮河,由泗河入汴河再入黃河。晉末,劉裕伐秦之役,先“遣將軍沈林子自汴入河攻侖垣”,自領大軍,由淮、泗經桓公溝入黃河,過洛陽攻克長安。義熙十三年(公元417年),劉裕班師南還,“自洛入河,開汴渠以歸”,並“次於彭城”。徐州境內的汴河北魏孝文帝太和五年(481年),薛虎子任徐州刺史,曽上書魏主:“徐州沃野,清(泗)汴通流,足盈灌溉,若市牛分卒,興辦公田,必當大獲粟稻”。他的這一建議被魏主採納。南朝陳宣帝大建十年(公元578年),吳明徹北伐圍彭城,久攻不下,而堰汴泗水灌之。自晉以後,獲水被認為是汴河的下游,通稱汴河。雖然隋、唐、宋時期有了位於南邊的新汴河,但是,在北邊舊汴河故道,作為運河的航道中斷時間一直延續到南宋時期。因為,宋、魯、徐、淮、海一帶,“水陸肥沃”,是漕糧主要籌集地。仍有舟楫通行要求。商丘北汴河古道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治徐州、呂梁二洪,以通餉道。五代後晉時,遷都汴京,“開濟州金鄉來水,西受汴水,北抵濟河,南通徐沛”。周世宗時,形勢大體穩定。顯德二年(959年),以汴河日久湮廢,“命武寧節度使武行德發民夫,因汴水故堤疏導之,東至泗上”。六年二月,命侍衛都指揮使韓通“發徐、宿、宋、單等州丁夫數萬浚汴水”。至此,江、淮、河、汴舟楫復通。清代同治《徐州府志》載:“由淮入泗,由泗入汴者,此五代末之運道也”。公元1128年黃河奪汴,到1194年全河正溜奪汴入泗。元代,黃河由河南封丘南、開封東至杞縣分為三股,其中,一股由汴河經商丘(時為歸德府)、虞城、徐州匯泗河南下入淮。穎、渦兩河嚴重淤塞,致使黃河整個河流移到商丘至徐州段的汴河故道。明代前期,黃河在汴河故道南北遷徙不定。明代後期(公元1506年),由於黃河在河南境內南北岸堤防的形成,河患自河南境內移至山東和江蘇,集中在曹縣、單縣、徐州等地。潘季馴治河以後,黃河基本歸於一流。當時,汴河故道在虞城以上已經全部淤塞,以下成為黃河,經碭山,蕭縣至徐州與泗河相會南下匯入淮河。1855年黃河北徙,奪汴的黃河亦成為故道。商丘北汴河古道黃河奪汴行水六百餘年,使徐州境內的汴河段黃河故道成為地上懸河:寬3公里~6公里,最寬處,在銅山何橋附近達12公里,最窄處,在徐州市區縮至100餘米,高出附近地面3至5米,有些地段達8米,堤防臨河陡立。在徐州境內,汴河段黃河故道呈狹長帶形,中泓在故道大堤內迂洄彎曲,沿線土質大部分為粉砂土,小部分為沙壤土。乾旱無雨,飛沙瀰漫;降雨後成為板沙;流水時成為淌沙。河坡一般穩定在1:5~1:10,中泓河線以及河床深度不穩定,水土流失嚴重。如今的商丘至徐州汴河段黃河故道,經過全面規劃,洪、澇、旱綜合治理,實現了沿線灘地平整,林、果、桑、漁全面發展。古籍記載汴河,古稱汳水。《水經》載“汳水出陰溝於浚儀縣(今開封城西北)北”。酈道元《水經注》說“陰溝即蒗盪渠也”。汴河大致從今河南省開封城西北,向東南流經陳留、杞縣東、民權縣南、寧陵縣北、商丘、虞城縣西南、永城縣北、蕭縣,至今徐州東北匯入泗河。王國維《水經注校》提到菑獲渠和獲水,實際與汴(汳)河是一條河流。因為,汴水經考城縣稱菑獲渠。汴河(汳水)
相關詞條
汴河(隋朝之前的北汴河)汴河,古稱“汳水”、“丹水”,又稱“古汴渠”、“汴水”、“北汴河”,屬於沂沭泗水系,是泗水的一條重要支流。自河南開封市西北的蒗盪渠,經開封、杞縣、民權...
新汴河新汴河,又名汴河,古為京杭大運河中段-通濟渠。隋煬帝時,發河南淮北諸郡民眾,開掘了名為通濟渠的大運河。因故運河主幹在汴水一段,自隋代以後習慣上稱通濟渠...
古汴河這條古運河,隋時名通濟渠,唐改名廣濟渠,唐宋時通稱為漕渠,和洛水東段改為汴河和汴渠。 古汴河由靈璧縣虞姬墓入泗縣境,東經長直溝、周莊、彭鋪, 古汴河 沿...
汴河新區汴河新區位於宿州市北部,南至勝利路,西至合徐高速公路、北至拱辰路,東至西昌路、匯源大道及京滬鐵路,跨新汴河、沱河、濉河等河流,總用地面積約20平方公里。...
宿州新汴河水利風景區宿州市新汴河水利風景區位於宿州市城區北部,結合新汴河治理工程而建,屬於城市河湖型水利風景區。始建於2012年的宿州市新汴河水利風景區西起京台高速、東至宿州閘。...
汴河阻凍《汴河阻凍》是唐代詩人杜牧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本詩以冰底之水喻浮生,表達了詩人對人生匆匆而過的無奈之情。...
汴河鎮(湖北省荊州市監利縣下轄鎮)汴河鎮隸屬荊州市監利縣,汴河鎮位於中國湖北省監利縣東部,東依洪湖,南枕長江,隨岳高速公路、螺山乾渠黃金航道穿境而過,水陸交通便利,地理條件特殊,資源優勢明顯。...
汴河直進船《汴河直進船》是唐代詩人李敬方所作的一首詩。詩人用故設懸疑的手法反映了中晚唐之際的社會現實,揭露了唐朝中央政府對東南四十三州百姓瘋狂盤剝的這一事實。...
隋堤(汴河古堤)隋堤,位於商丘市至永城市之間的汴河故道。隋大業元年(605)開通濟渠,兩岸築堤種植桃、柳,供隋煬帝楊廣乘龍舟游江南時觀賞。現河道淤沒,堤址仍存。...
汴河街道汴河街道隸屬於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地處埇橋區北郊,面積64平方公里,轄8個村居,4萬人口,是宿州市規劃建設中的市級行政中心、商業副中心和濱水生態休閒區的所在地...
汴河銘《汴河銘》是唐代皮日休創作的一篇散文。...... 《汴河銘》是唐代皮日休創作的一篇散文。作品名稱 汴河銘 創作年代 唐代 作品體裁 散文 作者 皮日休 作品出處 《...
汴河十二韻《汴河十二韻》是唐朝詩人許棠的一首五言律詩。...... 《汴河十二韻》是唐朝詩人許棠的一首五言律詩。作品名稱 汴河十二韻 創作年代 唐代 作品體裁 五言律詩 作...
汴河街道辦事處宿州市汴河街道辦事處地處宿城北郊,面積64平方公里,轄8個村居,4萬人口,是宿州市規劃建設中的市級行政中心、商業副中心和濱水生態休閒區的所在地。轄區內汴河、...
汴河(范成大詩作)《汴河》是南宋詩人范成大在出使金國途中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該詩第一、二句寫汴河的荒廢及人民對王師的期待,第三、四句寫出詩人對恢復故土的願望和期待。這首...
汴河堤岸司官署名。北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導洛水入汴河,置導洛通汴司,設都大提舉總領其事。三年,改汴河堤岸司,仍設都大提舉。八年,令隸都水監。 ...
宋朝汴河船:《清明上河圖》船舶解構《宋朝汴河船:船舶解構》內容簡介:《清明上河圖》是北宋畫家張擇端存世僅見的幅精品,屬一級國寶,圖畫生動地記錄了中國北宋時期城市生活的面貌,這在我國乃至世界...
宋朝汴河船《宋朝汴河船》是1970年上海書店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守成。...... 而《宋朝汴河船》作者根據張擇端提供的資料,運用百幅精美靈動的原創彩色船模圖像,輔以簡練的文字...
汴河故道汴河故道流經我區的宿州市、宿縣、靈璧、泗縣。沿宿(宿縣)永(永城縣)、宿(宿縣)洪(江蘇泗洪)公路的方向向西向東伸延,河床遺蹟仍清晰可見。...
自河北貶滁州初入汴河聞鴈《自河北貶滁州初入汴河聞鴈》是一首宋代的著名詩詞,作者歐陽修。...... 《自河北貶滁州初入汴河聞鴈》是一首宋代的著名詩詞,作者歐陽修。作品名稱 自河北貶滁州初...
汴河新村汴河新村位於墩集鎮西部,毗鄰新汴河,總面積9.1平方公里,有799戶,人口3629人,耕地面積6421畝,由原來單溝、小賀兩個行政村共11個自然莊組成。...
汴水虹橋汴水虹橋:北宋建都在河南開封,開封市內有一條汴河,氣勢磅礴,貫穿全市,這座橋就架在汴河之上,故稱汴水虹橋,如長虹臥波,古樸典雅。由於汴河是開封市的水路樞紐,...
熱門詞條
連線器
掌上明珠
炭疽病
黃色長頸鹿
piquadro
趙桐珊
sony vegas
美肌相機
黃敬平
紅領綠鸚鵡
Janet
i don t care
註冊表
乳
我知道你很難過
兵器
喬治·阿姆斯特朗·卡斯特
無敵喚靈
假面騎士kiva
舊街場白咖啡
腰臀比
掌心
Upgrade
Hawaii
黑暗復仇者
勝地涼
末班車
立法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