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说的是啥?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西游记》吧,作为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它在国人心中的地位还是很高的。而在《西游记》中,有一个情节就是美猴王被勾魂到幽冥殿中,被告知自己的寿元已尽。但猴王是什么样的存在,他告诉十殿阎王,他如今修仙得道,当与天同寿,超升三界之外,跳出五行之中。
孙悟空说自己是“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那么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首先我们先来说说这“三界”。“三界”这个词最多是用于佛家语的,它是一切有情动物生死往来的世界,又被称为是果报处。三界具体指的就是众生所居住的欲界、色界、无色界。
欲界,共有六天,自人畜所居住的四大洲,下至无间地狱都属于这个范畴。此六欲天有人的口舌之欲,男女之欲,乃至五欲之乐。色界,共有十八天,这里没有男女、口食之欲,从初禅天到四禅天,没有女子只有男神,宫殿高大皆由净色化身。无色界,四天,从空无边处天到非想非非想处天,单具四心而无四质。
我们再来看看五行吧。五行原本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概念,是中国古代道教哲学的一种系统观,五行学说最早出现在黄教和道教的学说中,旨在描述事物的运动形式以及转化的关系。
我们的古人们把宇宙万物化分为五种性质的事物,也就是分成了木、火、土、金、水五大类。这五行不但有各自的本质特征而且相互之间还有生成和克制等关系,从而构建了万物及其运动变化。
所以“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这句话就可以理解为:离开了三界便不再受到这个世界的束缚了,也就是超出了世间的生死轮回。如果身处于五行中的任何一行,就会被五行相生相克所牵制,也就是说,人若在五行之中那便是身不由己的。所以不在五行之中就是达到了一种极度自由的境界,不单单是肉体乃至精神世界都处在一种超然的状态之中。
人活于尘世之中,在这滚滚红尘中历经风霜,我们不可能做到真正的心无外物、毫无牵绊的活着。我们会为了世俗的小事儿烦恼、高兴,我们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愁思,我们有着紧紧牵扯着我们的羁绊……
我们老祖宗总结的这句俗语“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表达了超凡脱俗、不受世俗的污染和拘束的理想型信念。
各位觉得这句俗语有道理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