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礼记》对婚姻是这么解释的: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婚姻是家庭和社会总开关,也是子女成长、成才的基石。原生家庭对孩子影响是根深蒂固的,所以不管男女结婚都需慎重。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古代的婚姻基本上从婚嫁那一刻,就已经注定了,若是运气好,夫妻琴瑟和鸣,若是不好,就如同陌路人。不过现在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男女自由恋爱,在结婚之前,也可以了解一个人的性格到底合不合适。

中国地大物博,南方和北方婚俗不同,饮食不同,文化上也有差异,这些差异放在一起就形成了最鲜明的性格差异,那么中国哪里的女人最适合娶来当老婆呢?在我国哪个省份的女人最适合当老婆?看完你会后悔没娶这里的女人。

章太炎,清末明初的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历史、政治、哲学教授,他还是鲁迅、钱学同老师,作为革命派,他的思想是相对先进的,不过章太炎毕竟也是生活在清末时期的人,对于娶妻他的要求比较苛刻。

他择偶条件说来也简单,但也复杂,章太炎曾说过:北方和广东的女子都不行,唯有湖南、湖北最好,其次就是安徽。作为一代大师,章太炎这番话要是放在今天说,那妥妥就是地域黑的,那他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展开全文

章太炎,1868年出生,浙江余杭人,属于南方城市,家中有余粮,是颇为富裕的地主家庭,从小外祖父就教他读书,在封建观念和旧时代的影响下,章太炎也遵从父母之命,娶了王氏。

王氏虽然是传统女子,也不认识几个字,但她将章太炎的生活打理的井井有条,章太炎从不用为生活操心,全心全意投身事业,可惜王氏在他34岁那年就病逝了,也没有留下一儿半女。

丧妻之后,各大名家也都找媒婆上门说亲,章太炎虽然择偶条件不多,但能达到要求很少,后来媒婆都不敢上门了,没了王氏,章太炎的生活都无法治理,章太炎就在《顺天时报》上刊登一则征婚启事。

他说:两湖人甚佳,安徽人次之,最不适合者为北方女子,广东女子言语不通,如外国人,那是最不敢当的。后来还补充了一些条件,必须是大家闺秀,必须文理通顺,必须从夫之美德、不得有恶习。

单单只是大家闺秀和学识,倒是很多人都符合,可女子读书在思想上都相对先进,从夫之德就很难满足,更加不要说,章太炎只娶湖南、湖北的女子,从地理位置上来讲,南方女子柔情似水。

而广东女子就更加不合适了,因为章太炎的国语就不是特别好,在大学上课的时候,还让刘半农翻译,广东话他更是听不懂,夫妻之间连交流都成问题,还怎么过日子,他学的是国学,两湖地区以前是楚地,他对楚地的方言还是有些了解的。

章太炎对于娶妻也说过“人之娶妻当饭吃,我之娶妻当药用”,因为他的征婚条件太复杂了,一直以来都是单身,最后还是在蔡元培的介绍下认识了汤国梨,据说结婚当中,章太炎连皮鞋都穿反了。

汤国梨不仅读过书,懂得吟诗作赋,思想先进,还孝敬公婆,培育儿女,将章太炎的生活打理的井井有条,不过汤国梨是浙江女子,这也说明,择偶条件再多,也比不过遇到一个合适的人来得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