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神奇的伯灵翁庙门

神垕镇瓷窑星罗棋布,窑神庙也自然是曾经处处可见。现在位于神垕镇老街上的那座伯灵翁庙,是全镇诸窑神庙中最著名的一座,俗称“大庙”。

此庙据传于宋代建造,在明朝弘治年间、清代康熙年间重修过几次。

当你沿着神垕老街行走,不经意间一抬头,一座飞檐反宇的古建筑伫立街边,让人感到惊艳之余,不得不驻足端详。这就是神垕伯灵翁庙的庙门,俗称“花戏楼”。

从门外仔细端详,花戏楼主要是以木结构为主,为楼阁式建筑,龙飞斗拱,层层叠装,阴阳浮雕,盘龙翔凤,棱角优美,彩釉琉璃瓦盖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让人肃然起敬,不得不佩服此楼建造工艺之精湛。

抬头看,在花戏楼楼脊中心立一麒麟,背驼钧瓷宝瓶,一派祥瑞之气,据传是清代著名的钧瓷艺人卢氏三兄弟(卢天福、卢天增、卢天恩)的杰作。

花戏楼的造型非常优美,为九脊歇山顶,挑角单檐式的建筑。典型的两重飞檐造型,上檐为歇山顶,上覆盖琉璃瓦,屋脊上点缀着脊兽。

在花戏楼的九脊之上,每脊均饰有七只瑞兽,分别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狎鱼、鸱吻。据说,龙有九子,二子为鸱吻,长长獠牙,龙头鱼身,鸱吻有招财避火之意。

走至檐下,檐下斗拱雀替交错,再饰以飞阁流丹,甚是奢华。抬头仰望,在花戏楼正门的匾额之上,一处处精雕细刻的木雕艺术品展现在眼前。

仔细观看,这些木雕雕刻有西游记、八仙过海等神话故事传说。还有鱼纹、祥云纹、荷花纹、牡丹纹等传统吉祥的纹饰。

看这些木雕,真可谓造型精美,形象生动,层次分明,极尽精工。

戏楼的四角雕刻的有龙,凤,貔貅等瑞兽,这些雕刻艺术做工细致、设计精巧、层次分明、寓意丰富。

往下看,两根乌黑的石柱顶天立地,最可贵的是,石柱上的石雕技艺更是让人叹为观止。柱旁的石狮子已经被人们抚摸得起了“包浆”,更显得这些石雕作品深受人们喜爱。

左右石狮,威风凛凛,气宇轩昂。观其细节,左边狮子嘴巴张开,右边的雌狮嘴巴紧闭,但两狮均后足蜷卧,雕刻的栩栩如生,活泼有趣,质朴大方。

石狮后面两边石柱上镌刻着一副对联:“灵丹宝籙传千古,坤德离功利万商。”这是一副行书对联,对仗工整,独具匠心,富于地方特色,十分耐人寻味。这副对联与神垕制瓷业紧密相关,文句简明扼要,寓意深远。据专业人士解释,对联的含义就是:神垕镇宝贵神奇的钧瓷配釉秘方和制瓷技术世代相传,千年不息,人民以此为生;独有原料和窑火神工烧制出的钧瓷有利于天下商贾,使大家生意兴隆,财源茂盛。

石柱的两端还雕刻有精美的祥云纹,寓意吉祥如意。

连狮子石座上都雕刻着精美的图案。

进入庙门,就到了花戏楼下,戏楼的每根柱子柱础上的石雕更是令人惊叹。

这些柱础,更像是一个个精美的工艺品。

柱础上的石雕讲述着一个个迷人的神仙故事。

当你恋恋不舍地走进伯灵翁庙的院内,扭头回望,无人不赞叹这个精雕细刻的花戏楼。

驻足其间,仿佛又回到百年前,台上戏曲声缥缈悠远,台下人如醉里逍遥。

伯灵翁庙内原供奉有三尊窑神,一是伯灵仙翁,二是金火圣母,三是土山大王。这几位神仙均与神垕制瓷业有关,土山大王管制瓷原料,伯灵仙翁管制瓷工艺,金火圣母管烧制技术,缺一不可。

但凡游人仔细观看,都会发现,伯灵翁庙正殿显然是近几年建造,其中神灵虽大,但其工艺水平与花戏楼已无相提并论的可能了。

看了这个石碑才知道,这座花戏楼在1986年就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神垕古镇的“文化名片”。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闲悠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