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草”也吃不起了? 沙拉越来越贵了
不过,市场爆发的同时也伴随着剧烈的洗牌。今年来,甜心摇滚沙拉倒闭、米有沙拉关店的负面消息陆续传来,资本也对整个沙拉行业持观望状态,罕有出手。
价格昂贵,制作简单、原材料成本低的沙拉为何不赚钱?一位从业者表示,沙拉这个品类其实是高毛利、低单量,导致运营成本很难覆盖。
从行业情况看,连锁品牌的沙拉毛利高达70%,远高于餐饮业平均水平。但食材以外的成本却居高不下,房租、人工、装修这些餐饮业的固定支出,以沙拉相对较小的受众、较低的单量很难完全覆盖。
除此以外,沙拉还有其特有的难题。沙拉的大部分食材都是以“全生”或者“半生”为主,对食材的新鲜度要求非常高。对于瓜果蔬菜等非标品来说,由于沙拉专营店数量少、到店人数有限,经营者缺乏与上游供货商议价的实力,甚至稳定的供货都成难题。
另外,沙拉所需要的全程冷链运输和废弃损耗,也是一笔不菲开支。普通的沙拉店品牌规模和盈利水平并不足以撑起庞大的物流系统,而且沙拉的保质期只有短短数个小时,一旦订货不准会造成严重的废弃损失,这也是吃掉沙拉店利润的重要原因。
种种因素导致了一盘普普通通的“草”卖出了三四十元的高价。多位消费者表示,三四十元的高价沙拉很难接受,平时更多会选择到便利店购买。
小编还随机看了数家便利店,发现在售的沙拉和餐厅、沙拉店相比确实有较大价格优势,成为整个市场的价格洼地。以便利蜂为例,这里的沙拉多数仅售十几块钱,最低只售6元,还有不定期的打折促销。
小编认为,和沙拉店相比,便利店更强的规模效应可以拿到优质食材,其他热销商品也能有效摊薄房租等固定支出。同时,沙拉所需的冷链物流可以和盒饭、关东煮等鲜食共用,也是便利店所具有的独特优势,所以能依靠效率优势和规模优势提供质优价廉的沙拉。
这么看,轻食主义崛起,便利店或许成了最大的受益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